#政經八百政治標記
〔#這才不是女性主義 #女力崛起之誤區〕
「如果女性主義不過是把個人成就偽裝成政治進步,那就不是我要的女性主義。」——傑莎.克里斯賓(Jessa Crispin)
不論政壇、體壇或職場,在當今社會中,女性的個人成就往往易被冠上「女力崛起」的標籤。然而,這樣概括女性勝利的詞彙,卻可能忽略了個人主體性,也導致人們對於現代社會錯誤的想像。
▌被忽視的主體價值
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、美國職棒大聯盟史上第一位女性……
當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聚焦在性別,生而為人的主體性就容易被抹滅。
當我們強調「女力」的同時,個人的主體價值已然黯淡無光。一路以來所經歷的苦難、為達到成就所盡的努力、甚至是個體先天的優秀資質,都可能在性別的焦點下被燃燒殆盡。女性地位的躍升固然是好事,然性別所屬僅僅是個體中的一小部分,遠不足以代表個人,亦無法體現主體之價值。
▌女力崛起≠社會進步
而當女性成員在團體組織中開始佔有一席之地,人們可能會開始鼓吹「社會進步」,認為女性總算突破重圍,成功打破父權體制下的玻璃天花板,往性別友善的場域邁進一大步。
然而,女性菁英的個人成就,真的代表社會正往性別平等的路上前進嗎?
▌成也女性,敗也女性
作為女性,在職場上做得好會被稱作「女強人」,做得差卻可能淪為「女人成不了大事」的最佳佐證。即使專業能力受到肯定,性別仍像枷鎖般緊緊扣住所有讚詞,而相對於男性,女性不僅得耗費更多心力以達到普世所認同的成功,甚至得時刻戰戰兢兢。
這是因爲,當女性犯錯時,姑且不論是否有人在意,賠上的可能不僅僅是個人所表現出的無能,更可能強化了社會認為女性先天弱勢的立場。
當女性擠進符合社會期待的窄門,隨之而來的無形壓力,不減反增。
▌小結
許菁芳:「我就是我,女人是我認同的一部分。但女人的標籤不能定義我;我才是定義女人內涵的主體。」
「女力崛起」對於現今社會推動女性地位,以促性別權利平等之行動而言,無疑有著一定的重要性。
然而,儘管近代女權高漲,若女性之突出表現為社會過度強調性別而忽略了個體之主體性,又未認清個人勝利不等於政治勝利之事實,女力崛起的概念即無法傳遞女性主義之精神,且其將僅被限縮於女性自我培力的微觀視野。
那麼,距離我們到達真正進步而平等友善的社會,還有一大段長路要走。
#政治 #台灣 #科普 #科普政治學 #政經八百 #大學生 #平等 #女性 #女性主義 #性別 #社會 #女力